一.远离病因
很多血液病的致病原因迄今不十分明了。但大量的研究表明,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:
1.放射线据统计,日本广岛、长崎在遭受原子弹爆炸后,受严重辐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~30倍。爆炸后3年,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,在5~7年时达到高峰。至21年后其发病率才恢复到接近于整个日本的水平。无论是全身还是局部大剂量照射均可增加白血病发生危险,其潜伏期为2~6年,照射后5~10年是最危险时期,与年龄无关,与照射剂量有关。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白血病发生率增加。长期小剂量接触辐射可发生慢性再障。
2.化学品及药物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。亚硝胺类物质,保泰松及其衍生物、诱发血液病的报告也可见到,某些抗肿瘤的细胞毒性药物如氮芥、环磷酰胺、甲基苄肼、VP16、VM26等,都公认有导致白血病的作用。有报道乙双吗啉可以致继发白血病。此外某些农药、砷剂、含铅的油漆、焊料等可能造成白血病发病率上升,并能通过对成年男子精子的影响,遗传给下一代。国内有调查报告指出:约90%的小儿白血病患者家中近期都曾经装修过,推测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(甲醛、油漆中的苯乙烯和部分大理石地面的辐射等)是致病的罪魁祸首。氯霉素与再障发病密切相关,国内研究资料表明,发病前1年或半年内有服用氯霉素史者,发生再障的危险性分别为对照组的6倍或33倍。
3.病毒感染已经证实,病毒对某些动物具有致癌作用及导致白血病的作用,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(HTLV)可以起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;在儿童Burkitt淋巴瘤组织中分离出EB病毒,说明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;肝炎相关性再障(HAAA),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急性型多在非甲非乙型肝炎基础上而来,多为丙型肝炎;慢性型多在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病。肝炎相关性再障约占再障患者的3.3%,其与病毒感染密不可分。
因此,远离血液病,必须远离这些可能导致血液病发生的致病因素,尽量做到如下几点:
1.避免接触有害辐射孕妇和儿童尤其应当注意,远离电离辐射,加强防护措施,放射从业人员应尽量减少射线暴露时间。
2.避免化学药品接触水果蔬菜应将残留农药冲洗干净;室内装修注意通风换气,新装修的房子应空置一段时间再入住;合理用药,慎用细胞毒性药物;不用或尽量减少染发剂的使用;尽量少吃或不吃腌制或熏制食品,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。
3.防止病毒感染做好个人卫生,勤洗手,勤消毒;外出饮食应格外注意,应分餐,推荐使用公筷;减少与病毒感染患者接触机会,探视病人做好防护措施;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尽量少去;室内保持良好通风,减少致病因子;提高个人体质,勤锻炼,增强免疫力,提升抗病能力;勤饮水,能够有效预防疾病。
二.早期发现
血液病发病一般比较隐匿,患者在早期起病时往往容易忽略病情,延误诊治,使疾病加深加重,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。如有下列症状出现,应当加以警觉:
1.体倦乏力,少气懒言,自觉身体虚弱,体质下降明显。
2.时有头晕头痛、眼花耳鸣、心悸气短,甚或突发晕厥。
3.面色苍白或萎黄,唇甲无华,少有血色,粘膜淡白;或可见面目黧黑,或赤红紫黯而无光泽。
4.周身皮肤常见出血斑点或青紫斑块,稍有创伤即出血不止;受碰撞挤压,皮下即见大片青紫瘀斑。
5.经常鼻出血、牙龈出血,口腔及舌面紫黯血泡;女子月经过多,如崩如注,或不分周期淋漓不断;大便色黑,如柏油样。
6.发枯不荣或脱发;指甲平塌凹陷,易折易裂;皮肤干燥皱缩,弹性较差;口腔糜烂,牙龈肿胀,舌面光剥无苔。
7.时常感冒,或经久不愈,常有低热;或高热不退。
8.胸骨、胫骨压痛,四肢关节疼痛或骨痛。
9.腹部胀满,肝、脾、淋巴结可及肿大。
10.血液及骨髓检查异常。
三.中医调护原则
罹患血液病之后,在坚持正规而科学的治疗的同时,合理的调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,做好患者的病后调理,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对患者的早日康复促进良多。祖国医学尤为重视病后将息调养,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有云:“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”,根据血液病的患者临床特点,主要应坚持以下几点:
1.节饮食,养脾胃
脾胃为后天之本,元气之本,血液病患者素体虚弱,脾胃更加羸弱,但凡辛辣滋腻、生冷不洁之食物都应忌口。如再障患者,由于白细胞数目偏低,抵抗力下降,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,应选择高蛋白、高热量、高维生素及低脂饮食,如鱼、鸡、瘦肉、蛋、牛奶等食物,补充能量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白血病、再障及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,血小板数目偏低,凝血功能障碍,容易出现出血的症状,因此,尽量不要进食太硬、油炸以及刺激较大的食物,以免造成口腔、牙龈以及消化道出血。多食用一些质软易烂的食物,进食应细嚼慢咽。
食品卫生应格外注意,隔夜饭菜一定不要再食用,以免滋生细菌,造成食物中毒;餐具应洗净消毒,不与他人共用餐具。
2.调情志,避忧思
黄帝内经有云:“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。”若大怒不止则肝气上逆,血随气而上溢;思虑过度则伤脾,脾胃之气受损导致饮食不思,运化无力则气血生化乏源;恐伤肾,肾主骨生髓,髓生血,肾虚则精血不足,气血生化乏力。血液病患者应保持心态平和,情绪放松,安神定志,以比较高昂的情绪面对治疗。
3.慎起居,防外邪
血液病患者大多体质虚弱,正气不足,卫外不固,极易感受外邪,使病情反复甚则恶化,所以在治病过程中必须防风寒,守正气,适当锻炼,配合治疗,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起居有常,不可过劳,也不可过于安逸,不思锻炼。过劳则易导致体力消耗太过,易出现咳血、吐血,甚或遭受外伤,导致出血不止。
四.化疗期间调护
血液肿瘤患者在多数情况下,化疗是目前最重要治疗方法。但是,由于化疗的副作用,使患者在化疗期间很容易引起感染、发热和出血等并发症,严重者可危及生命。因此,加强化疗期间的调护,减少感染和出血的风险,尤为重要。
1.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、通风,每日紫外线消毒,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并要求患者及探视者戴口罩。患者应重视自身各部位的清洁,防破损、防感染。留置针按要求时间留置、定期护理、消毒、更换贴膜。床单、被褥亦应勤洗、勤晒。
2.发热的调护血液病人发热,T≤38.5℃,可暂不予特殊处理; T>38.5℃,可采取对应措施对症处理;发热病人不论体温如何,均可用中药退热;禁用刮痧,因其可致血小板减少者发生皮下出血,慎用解热镇痛药,可能引起或加重血液病。高热患者要卧床休息,烦躁者加床挡防跌伤、坠床。观察神志、体温、汗出、口渴、皮肤、二便、舌象、脉象、药效及药物副作用等,中药汤剂宜温服助汗出祛邪。
3.出血的护理凡易出血者不宜热敷、热熨、艾灸,防血热妄行。不可随意抠鼻、挖耳、抓挠皮肤,以免出血;保持口腔黏膜湿润,饮食宜软,防大便干燥,避免外伤,预防出血的发生。同时要严密观察病情,预防严重的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。如有出血,应辨明出血部位,观察出血色、质、量及性质、出血诱因及时间。呕血、便血时要禁食,或软食、流食、半流食。严密观察患者血压、脉搏,记录出血量、次数。若患者有颅内出血倾向,则可见头痛头昏、烦躁或嗜睡,要观察患者瞳孔是否不等大,血压有否下降,有无恶心、呕吐、颈部强直等症状,并及时送院治疗。
血液病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,按照中医传统理论,做好调护措施,加强日常生活中的保健,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同时患者应树立坚持长期治疗的目标,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,消除悲观情绪,调动自身与疾病相抗争,争取成为最后战胜疾病的胜利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