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
缺铁性贫血: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,血红蛋白合成不足,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小细胞、低色素性贫血。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,以育龄妇女和婴幼儿更多见。
(一)铁的代谢
1.铁的来源和吸收:
来源:正常人体铁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;
每天从食物中只需摄取1~1.5mg即可满足需要。
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有肝、瘦肉类、蛋黄、豆类、紫菜、海带及香菇等;
谷类、多数蔬菜、水果含铁较低;
乳类(如牛奶)含铁最低。
铁的吸收分两步:
(1)胃酸将铁游离化,由维生素C等还原物质将高铁变成无机亚铁被肠黏膜吸收。
(2)铁的主要吸收部位: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,铁的吸收受体内贮存铁控制,当铁贮备量很充足,铁吸收就减少,相反,铁吸收就增多。
2.铁的转运
3.铁的贮存及排泄 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、脾和骨髓、肠黏膜等组织中。
(二)病因和发病机制
1.需要增加而摄入不足
婴幼儿、青少年生长快,需铁量多,如果铁摄入不足,可导致缺铁。
哺乳期妇女每天从乳汁中丢失铁约0.5~1mg;妊娠妇女需供给胎儿每千克体重80mg的铁。育龄妇女若饮食中供铁不足,易发生缺铁性贫血。
2.铁吸收不良 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,胃大部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后可使铁吸收障碍。
3.损失铁过多: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,溃疡病出血、痔出血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。
(三)临床表现
1.一般贫血的表现
2.组织缺铁的表现:
舌炎、口角炎及胃炎:表现为舌乳头萎缩、舌痛、舌质淡而光滑,口角皲裂,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等。由于咽部、食管黏膜萎缩、变性可引起吞咽困难。
神经、精神系统表现:为易激动、烦躁、兴奋、头痛。少数患者有异食癖,喜吃泥土、生米、冰块、石子等。以上表现与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有关。
3.体征:皮肤黏膜苍白外,常表现为皮肤干燥、皱缩,毛发干枯易脱落,指(趾)甲变平,指甲条纹隆起,严重呈“反甲”、薄脆易裂。
(四)有关检查
血象:为小细胞、低色素性贫血,血红蛋白降低,白细胞、血小板均正常。
(五)治疗要点
补充铁剂 含铁丰富的食物及药物。
药物首选口服铁剂:硫酸亚铁;富马酸亚铁;口服铁剂可同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。
注射铁剂:口服铁剂不能耐受;常用药物:右旋糖酐铁——深层肌内注射。
(六)护理问题
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。
(七)护理措施
1.一般护理
休息:轻度贫血限制活动;重度贫血卧床休息。
饮食:进食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高铁质食品,动物食品的铁更易吸收。纠正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。食用含维生素C的食品,有利于铁吸收。餐后不要即刻饮浓茶,因为茶叶中含鞣酸,与铁结合后形成沉淀物质,影响铁的吸收。
2.病情观察
3.药物护理
(1)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,该类药物宜在饭后服用,从小剂量开始。
(2)口服液体铁剂时,患者要使用吸管,避免染黑牙齿。
(3) 避免与茶、牛奶、咖啡或含钙、镁、磷酸盐、鞣酸等的药物和食物同时服用,因为茶叶中含鞣酸,与铁结合后形成沉淀物质,影响铁的吸收。
(4)服铁剂期间大便会变成黑色,向患者说明以消除顾虑。
(5)注射铁剂:需深层肌内注射,可减轻疼痛。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正常后,患者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~6个月,目的是补足体内贮存铁。
(八)健康教育
对婴幼儿强调改进喂养方法,应及时增加辅食。
妊娠期、哺乳期妇女除食用含铁多的食物外,还可每日服少量硫酸亚铁0.2g。